——小时候听蛋挞林弄得满地都是🥵
关于家里谁做的的辩论
突然想到一个关于关于家里谁做的的辩论
A 我要回家给TA做饭。
B 为啥不是TA做?
A 怎么说呢,或许我做的不如TA,但是我比TA挑剔多了,所以我来做吧。
他妈的,好甜!
不完美主义
对于个人作品,我比较满意的一来固然是这个博客,二来就是我的作品fileSync
其实一开始,我并不算特别明显地知道该怎么做。
只是想着,如果我有“这样这样的一个玩意,能够解决那样那样的问题”就好了。
关于博客,大概是如下过程:
带着这个目的,我先把所有的需求列出来,然后在搜索引擎上找成品,看看哪一个能够满足我的需求,并且我能够hold得住。
最终选择hexo的原因也不过是刚好满足我的需求,并且hexo使用技术栈我也懂/能比较容易学会。
最后花了很长一段时间修修改改,只是今年才算是比较稳定了而已。
关于fileSync,其实之前也有提过,这里就不细说了。
因为我最近又抽空改了一版本。
这次虽然从界面上看起来改动非常非常小,但实际上改动是非常多的,前后端代码都重构了一遍。
至于为啥重构,那是因为我之前的写得代码就是一坨。
变量名不规范,毫无架构,魔法数字,内存泄漏。
——但是,这和我做的作品完全能正确运行有啥关系呢?
代码,很神奇吧。
重构完之后,我还稍微改了下UI的结构,颜色,以及表现比较明显的:页面字体。
总的来说,页面现在非常好看,我很满意。
从这些项目来说,我得到了两条看似截然不同的教训:
1,做事情之前最好把所有的事情都考虑好。
2,根本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考虑好,先动手再说。
微妙之处,其实我也暧昧不清。
再多记录一下fileSync的情况,
我的字体有两个,
第二个是Source Han Serif CN Medium
第一是因为这两者很好看,第二是因为字库全。
好看包括“容易识别”以及“中正平和”之意。
代价就是思源宋体带来的10M的大小。
所幸我用的是本地的服务器,网络传输的时候,还可以使用gzip压缩,传输速度是可以接收的。
而pkg打包的时候,竟然也有gzip压缩,这反而令我的软件只比没加字体但没压缩之前打了不到1M,真是太好了。
至于你问我为啥不往我的博客里边加字体?
1,加了字体之后,涉及太多东西,比如样式需要修改,(每种字体的显示大小效果不一样的)
2,网络传输太慢,
3,大量文字的情况下,还是比较建议使用默认的字体,不然看起来会很累。
这里引出一条哲学:少即是多。
一个让用户满意的产品,必然是简单并且耐用的。
烘焙的乐趣
最近有在做好吃的。
一起条件有限嘛,最多搞点面粉做馒头,现在逐渐从黄油开始……对,就是黄油开始。
那玩意实在是太香了。
先后做了好多东西。比如上次做得曲奇就很好吃。
我用铁盒子装了一盒子,放在公司抽屉,时不时吃几块,用于驱散工作的烦躁。
还有最近做了麻薯,我放在家里,没几天就吃完了。
与此同时,顺带与我的好朋友分享了。拙劣的手作。
总而言之,我也算是乐在其中,这也算是我发现的活着的乐趣之一。
以下是一些我觉得挺有趣味的记录:
其实曲奇做了两批,第一批材料没处理好,甚至烤焦了(小问题,测试用)
我当时就想着:我就不信了,于是立马下单买来新的材料,做了第二批,
第二批效果就很好。
其实教程种推荐使用做成条,然后切成均匀的薄片,这样烤制的时候上色均匀,也好储存。
由于第一次材料处理失败,根本没得切,只能手工搓丸子,然后压扁。
第二批没时间冷冻成型了,我也是手搓。
搓的时候我想着,我是不是也成了“手搓仙人”。
至于麻薯这边嘛,问题到也不大,就是我一开始不太明白裱花袋的意义何在。
由于原浆太多,不能一下子倒入裱花袋里边,
我用我家原有的大食品密封袋,剪了一角,这不就是一个裱花袋了?还不用钱。哼哼~
然后用着用着发现,我开的口子被原浆慢慢撑大,这也小问题,反正我做的麻薯大小也不均匀。
直到后面我一个用力,把食品袋挤破,才知道裱花袋的意义何在。主打就是一个乐极生悲。
然后我连忙在食品袋外部套了一层裱花袋(这时候原浆少了,能装进去了)。
pick me up
之前看到一张meme,就想到了我朋友。
我也确实说过,想要朋友成为我的司机。
于是连忙发给朋友。
顺带还有一张。